“这片天空,这片清风,全都源于一位如今被唤作世界的少女,是她衷心祈愿的造物。”

图片2.png

概述白昼梦:神作与雷作的一念间

在主题繁多的galgame中,有两类主题或许经常出现,并会带来激烈的评价,或是神作之称、又或是顶级烂作——它们就是创作类与科幻类的galgame。但在业界,笔者很少看见一部gal同时将“文学创作”与“科幻”放在一起,仿佛感性的文学创作与理性的科学深研水火不容,更不要说两者的深度融合了。而在近年,出现了这样一部作品,其将文学与科学研究融合起来,构成了一种相当奇妙的体验,这作就是白日梦的构想图(也称:白昼梦的青写真)。
白日梦的构想图由Laplacian(物理社)于2020年发布(没错,这部同时具备“文学”与“科学”的争议之作是物理社做的,笔者在2018年玩牛顿与苹果树的时候或许一定想不到吧……)。本作剧本绪乃、原画霜降、女主配音浅川悠(这部所有女主均为浅川悠所配,简直就是超人),配音画面音乐的表现都十分出色。本作现为批评空间90点台作品,在日本好评如潮,但在国内评价两极分化、争议巨大,其中存在多方原因,但本文仅讨论游戏内要素。

【而我,已经拍到属于我的哈雷彗星了。】

首先,作为概述,笔者先向大家报告个人的白昼梦印象与评分,以供大家参考:
总分9.7分、画面9.6分、音乐9.7分、人设9.9分、剧情9.4分、氛围体验9.9分。
(叠甲注明:本作剧情的这个评分建立在不踩大雷与情感状态平稳的基础上,白昼梦笔者玩了两遍,玩第一遍的时候或许只会给剧情8.9分左右(因为心态崩了/划掉),但第二遍再玩确实能给到9.4分)
白昼梦,这部可以说是笔者近几年最喜欢的中篇作品,大概20-30个小时的流程几乎没有无效时间,干净利落的节奏与毫无尿点的情节内容,让玩家在不踩雷点情况下的感受特别良好。本作文笔很棒,那种文青风格配合优秀的画面CG音乐配音可以将玩家轻易地拽入故事,完全沉浸其中。这也都是白昼梦成为许多人心中神作不可缺少的条件。
图片3.png
而作为一部相当有想法的galgame,本作要素之多又极大地丰富了整体内容,故事情节相当充实,但同样由于个别异常要素的存在导致本作充满了隐藏雷点,可能稍不注意就会给玩家雷到,所以本作争议巨大也是相当能理解的。但同时,或许也是由于各样要素的存在与交融,本作才能被很多人称为神作。神作与雷作的分隔就是这样,可能只有一个雷点的差别。

【在笔者各大论坛冲浪时,发现除了给笔者自己也有点雷到的一个情节雷点外,其他被广泛批评与讨伐的雷点主要有两个:局部情节的“非处”与“ntr”描述。但实际上,本作的本质设定是正常的“处女”与“无牛”,这点具体和case0的情节有关,在此就不做详述导致剧透了,只是给读者进行一点关于网上说法的《基于个人理解的纠正》,因为那样一点非处/ntr描述放弃这样一部作品笔者认为是相当不值得的】

综上,本文旨在帮助大家“排雷”与“安利”的目的,向大家介绍这部神作雷作二象性的galgame——白日梦的构想图。以下便是笔者认为值得向大家分享的几个模块。
(读前预警:因为本作底层逻辑设定,本文以下每部分多少会有点关于本作架构上的提及,笔者感觉不算剧透,而且剧情前期就有透露,所以没有注明,但如果实在介意的玩家建议玩完再来看本文的说)
图片4.png

叙述模式:基于深层主线视域下的多线推进

玩过很多剧情作的玩家,或许会很经常地见到非线性叙事的作品。在此引入文学与影视创作的概念:线性叙事一般指的就是故事按照时间顺序发展,大部分的galgame都属于这个范围,但也有很多的galgame,无论是为了利用叙事诡计,又或是为了增强反转,常常会采用非线性叙事的方法,而本作白昼梦采用的就是“非线性多线叙事”的模式。在初进游戏时,玩家会进入几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去扮演几个截然不同的男主、阅读几个截然不同的故事,但随着剧情发展,玩家会进入第n个世界,你不知道孰真孰假,但你肯定明白“逢三进一”的故事原则。玩家可能会觉得这样的叙述模式与节奏有种海猫的既视感,但白昼梦相比海猫也有很多叙事上的不同之处,白昼梦的叙述模式偏向“分阶段的轮次”,即在一个剧情阶段内,把所有不同的故事各推进一部分,再进入下一个剧情阶段,直到这些故事结束,逢三进一的开始。
图片5.png
这种叙事模式的优点在于,会给玩家一种强烈的新奇感与动力,多线叙事与同时推进使得前中期的节奏整体很干脆爽快、毫不拖沓,因为多条线中的n-1条都是相对短篇的叙事。这也有利于作品在前中期埋伏笔与细节时、让玩家与作品产生感情时又不会显得无聊,与很多剧情大作折磨人的前中期形成鲜明对比(说的就是你,樱之诗,前中期那部分日常真的很难顶)。但同时,这样的叙事模式也会对作者与玩家都提出更高的要求,白昼梦的多线推进、穿插叙事会导致整个前中期可能存在一种“破碎感”和“寸止”,使得单个剧情的体验上不够丝滑连贯(因为绪乃的目的显然也不在前中期的单个剧情体验上),而且,这样的叙事模式也会导致很多伏笔细节像是在角落里一样,难以被玩家完整获取,这会对“逢三进一”后的后期剧情产生很多负面影响,导致后期体验感的部分下降,这也是为什么白昼梦在一年内笔者玩了两遍,第二遍又确实发现了很多的新东西。在此向读者们提及,也是给大家一个提升体验感的小建议。

Case1:迈入中年者的贝阿特丽切

“既不是大人也不是孩子 一想到这样的岁月还要持续很多年—— 我就觉得每一天都痛苦不堪”
在白昼梦的若干故事中,我想为读者在此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一个。“熟悉的校园与教室,熟悉的青春与少女,但倘若你已经不处在那个年岁,你又会作何感想”。这是一个关于中年老师与少女学生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创作者的故事,这是笔者整个白昼梦最喜欢的故事。当本应如同其他galgame一样、处在青春年华享受爱情与生活的男主,转换为了一个早已成家、每天疲于工作的中年之人时,他是否还有资格与机会去感受爱与梦想。“老师男主”、或者说“步入中年的男主”与“学生女角”的组合往往都是辛酸与无可奈何逝去的体现,无论是恋彼女星奏再次离别的终章、樱之诗直哉拥抱平凡的六章、又或是天少时坂玲人重返井之头公园的最后,这样的组合往往会使玩家不禁感慨起时间的威力。但白昼梦在这个故事中反其道而行之,讲述了一个迈入中年者遇见他的“贝阿特丽切”的故事,就如同天少的时坂玲人一样,我与故事男主也被她所“拯救”了。
图片6.png
不过,这并不是一个单纯讲述“老师”与“学生”的故事,在社会身份之外,这个故事的“写作”要素更是吸引着我。“创作”永远是美丽的情感,但当一个中年人,在曾经感受过写作的美好,后来又折笔,转变为一个每日机械工作生活之人时,“创作”对于他来说又意味着什么呢?得益于绪乃相当优秀的文笔与文青风格的匹配,故事前期就有一种浓浓的孤独感,正所谓“婚姻就是囚笼与爱情的坟墓”,这样的讲述或许也只有在这样的男女主之间才能呈现出来吧。这样的男主与女主意外相见,在“生与死”的间隙中完成了“自我救赎”,在只有两人存在的孤独世界中感受真正的本我。可以说,这个故事单独拿出来都完全算得上是佳作。

Case0:少女的梦与存在的自我

“回忆会随着时间流逝而褪色,但如果是联系了过去情感的故事,那不管过多少年都会换发光彩。”
由于叙述模式的影响,白昼梦的主线从展开之初就给了自己别样的感觉,类似于脏翅膀与island那样的设定,使得主线的最初展开就响起了自己的剧情雷达。白昼梦的主线联系起来了特别多的要素,并统领所有的故事,将她们全部转化为了主线的血和肉。在主线中,白昼梦这部作品迎来了她最重要也最有魅力的女主——世凪,可以说,主线完美地讲述了如何描绘出来一个相当优秀的青梅竹马少女的形象
图片7.png
而在主线的众多要素中,哲学可以说是其最重要的一点。从小我与大我、到忒修斯之船、再到虚拟与真实,白昼梦的主线从进入哲学探索开始就多了几分癫狂。科技至深必然面临哲学,先前还齐心协力的众人,或许在碰壁哲学后会因为三观反目成仇,无论当下的AI发展,又或是深入人类思维的脑科学,当科学发展至深,“人类”或是“亲人”的安全又是否可以守护,人性便是这么难以接受考验。白昼梦的主线设定在了遥远的未来,强大的科技与脆弱的人物关系必然会引发痛苦,在神经科学先进发展的时代,“我”的意志,又是否可以守护,又或者说,神经与身体哪个才是真正的自己,精神上的解救又是否是真正的解救……以弗洛伊德理论的本我、自我、超我为舞台布置,白昼梦的后期剧情充满了关于科学深入发展之后的哲学争辩。但无论争辩如何,到这个阶段的玩家或许很难第一时间再静下心来吧……

文学+科学:理工男究竟如何去爱文学少女(或许轻微剧透)

到最后,我想扔掉前文关于科学到哲学争辩的讲述,转而向读者介绍白昼梦中自己认为最优秀、但网上鲜有讨论的部分:主线的前中期——理工男与文学少女的奇妙碰撞。
图片8.png
(以下一段偏暴论锐评,也存在情感预期上的略微剧透,建议选择性阅读)
当文学碰上科学,究竟是完整互补,又或是水火不容,这本身就是一个问题。白昼梦在主线里给出了自己的回答,这个回答的前面是优秀的,但后面又是不合格的。名叫世凪的文学少女本身就是一位能写出很多故事的创作者,而名叫海斗的男主本身则是一位天生科研人。理工科研男+文学女的搭配在现实的大学校园里都是典型组合,但就如同现实中会因为各样理由分崩离析,白昼梦的理工科研男+文学女组合也很难在绪乃的大手下逃离这样的命运。文学与科学本应是互补的、实则也是互补的,世凪通过自己的创作与本身帮助男主的事业,这也本应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但也正是随着科学深入发展的问题,这样的“帮助”逐渐“变质”,本应互相扶持的两人最终变成了单方面的索取。细腻少女的思维终究拧不过榆木脑袋,对于沉迷科学事业的男主来说,世凪又意味着什么呢?男主真的去认真爱了世凪吗?我想,在绪乃自己写到主线后期,自己也没有太大的底气吧。科学与文学、事业与爱情,男主的选择或许是理性的、但又或许只是男主自己的偏执。对笔者而言,本作写的最不好的人物是男主,“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在所谓正确与所谓私心面前,他转向了自己愿意认为的正确选择。绪乃描绘了一个理工科研男与文学少女的美好生活愿景,但却并没有守护好它,本质或许就是男主并没有真正且正确地爱着世凪吧,结局的黄柯一梦,竞给了自己白昼梦最大的惆怅与遗憾……

总结

物理社核心的绪乃老师一直秉持着“只想寻找与自己口味相符的人”的理念,或许对于笔者而言,自己和白昼梦的创作者们口味是相符的。又或许在当下,对于galgame创作来说,去迎合玩家、多考虑玩家感受与体验的论点是正确的,但物理社在白昼梦这作中显然没有这么做,白昼梦中有不少雷点或许完全可以丢掉,但当那些在很多人看作“雷点”的地方丢掉后,或许也会少了一些将白昼梦视作“神作”的人。白昼梦的神作雷作二象性既是如此,这是物理社与绪乃的偏执,这样的执念确实给了自己相当印象深刻的体验。

【由于为了努力不剧透,白昼梦实则有不少魅力没能通过本文讲述出来,不过,更多的魅力或许正应该需要玩家通过亲自尝试去感受吧。】
图片9.png